從實驗室走向市場:機構投2000萬建檢測平臺搭橋梁
天津廣播網7月9日消息:在東麗區華明科技園的科創慧谷五號樓,二樓大廳迎面墻上“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”幾個大字格外醒目。頂尖學府里高水平的一項項科研成果在這里實現轉化,為推動產業轉型、經濟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天津三聯拓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,是一家專門生產過濾材料的企業,產品主要供應電廠、鋼廠等高污染企業,用于煙氣排放的凈化。雖然經營情況一直穩定,但是總經理周偉民并不滿足。
周偉民:“你不能說老原地踏步,小打小鬧。國內濾料界真正高端的、上得了臺面的,都是外資的。因為他們的產品質量、品牌,他們的售價比你高得多的多,而且還供不應求。”
作為一家中小企業,自有研發能力的欠缺,讓總經理周偉民升級產品的計劃遲遲未能實施。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,去年11月,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汪家道主動找上了門。汪家道和他率領的團隊研發出的界面微納技術,可以把家用不粘鍋上使用的、俗稱“塑料王”的特氟龍納米顆粒,自動組裝包覆在纖維表面,使過濾材料的強度和壽命大幅提高。汪家道向記者解釋說:“帶來幾個好處:第一它不沾,所以除塵效能好,第二抗氧化抗高溫,它的壽命就可以比現有濾袋提高一倍以上。在一個電廠,一般一次性換袋三到五百萬,現在的濾袋壽命一般在三年左右,我們如果能夠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況下,能把壽命提高一倍,那你想一個電廠一次性就能節約幾百萬。”
十分熟悉行業的周偉民迅速判斷出這項技術的市場價值,從最初的將信將疑變為了喜出望外。經過前期的籌備,雙方達成合作協議,通過共同成立公司的形式,將實驗室技術進行產業轉化。第一條生產線下月即將開建,所生產出的濾袋材料性能可以與國外知名品牌相媲美,市場前景十分看好。
在這次頂尖學府的科研成果與中小企業的聯姻中,充當紅娘的就是去年7月落戶東麗區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。這個研究院依托清華大學的機械學科,以高端裝備、高端制造為切入點,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。談到在天津建院的初衷,副院長何永勇說:“實際上清華大學有很多優質的科研成果,研究院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打通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通道。天津有比較完備的工業基礎,離北京又很近,區位優勢比較好。我們想如果在天津落戶這個事,可能更有利于轉化工作。”
目前,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首批引入了清華大學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工程、表面改性技術、3D打印技術、激光器件及裝備產業化等8個科研團隊,通過與企業的密切聯系與合作,已經有多項科研成果正在通過這個橋梁從實驗室走向廣闊的市場。下一步,研究院還將投入2000萬元搭建檢測平臺,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,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。副院長何永勇說:“我們先針對清華的技術,將來進一步擴大到清華以外,甚至將來國外引入的技術都可以在這個平臺轉化。我們有產業匯聚的功能,希望把相關的優質企業聚集過來,有產業需求就有成果需求,把上游下游都建立起來,產業鏈條就更完備了。”
編后話:繼高端裝備研究院落戶東麗后,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研究院今年2月落戶中新天津生態城,將這這里打造成中國的硅谷。在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過程中,天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資源,積極打造載體,創新與中科院等大院大所以及各大高校的合作機制,不斷提升研發轉化服務能力,實現了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好互動。(新聞廣播記者周萌,原標題:搭建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橋梁)
相關推薦